甲胎蛋白
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(AFP),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,胎儿
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,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不到20毫升/升。但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,却又恢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能,而且随着病情恶化,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。因此,甲胎蛋白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指标。
甲胎蛋白的正常值
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正常参考值:<25ng/ml
- > 25ug/L
阳性
- 25~400 ug/L
低浓度阳性
- > 400ug/L
高浓度阳性
通常以400μg/L为标准,高于此数值应该考虑肝癌的可能性。因为肝癌的发现不一定都需要甲胎蛋白偏高,有些肝癌可以是甲胎蛋白值正常的,故应同时结合其他血清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,才可增加诊断可靠性。
B超检查
腹部CT
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
甲胎蛋白偏高除了是肝癌引起,还可能是由于下列疾病所致:
- 病毒性肝炎
- 病毒性肝炎,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、中度升高,一般在50-300ug/L,是不会持续升高的,经过治疗后则会降低至恢复正常>>>点击获取详细信息
- 妊娠妇女和新生儿
- 一般在妊娠后3个月,甲胎蛋白就明显升高,到7-8月孕妇母血中AFP量达到巅峰并相对稳定,但其仍旧低于400μg/L,约在产后3周后逐渐恢复正常水平>>>点击获取详细信息
- 生殖细胞肿瘤
- 约50%患有生殖细胞肿瘤的病人其甲胎蛋白(AFP)呈阳性,若甲胎蛋白大于25μg/L的男性患者还要考虑睾丸癌的可能>>>点击获取详细信息
- 其他原因
- 急、慢性肝炎,重症肝炎恢复期,肝硬化,先天性胆管闭塞,畸形胎儿等甲胎蛋白可出现升高,但是起升高的幅度比较小,且持续的时间比较短>>>点击获取详细信息
李运有 | 华西肝病科医生
擅长:各类急慢性病毒性肝炎、脂肪肝、酒精肝、肝硬化和肝癌。
甲胎蛋白偏高怎么治疗?
医生建议:甲胎蛋白偏高可能提示多种疾病,因此一旦检测出甲胎蛋白浓度高过正常水平时,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,结合病史、影像学检查等了解甲胎蛋白偏高的原因,对症治疗,减少甲胎蛋白带来的危害。
肝病患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:
-
①情绪低落可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,促使病情恶化。因此,应该正确对待病情,保持乐观的心态。
-
②积极配合医生治疗,阻止或延缓病情进一步发展。
-
③合理饮食。安排多样化的均衡饮食,尤其是应避免食用发霉的花生和豆制品,少食动物脂肪、咸肉和油炸食品。
-
④禁烟酒。饮酒吸烟可促使肝病患者较早发生肝硬化,增加肝癌的发生率。
-
⑤避免乱用药物。许多药物都要在肝脏内进行代谢。乱用药物必定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。
想要获取更多甲胎蛋白偏高的治疗指导意见,可点击下列按钮,了解详情。
疾病小科普
肝癌的症状有哪些?
典型症状
有肝区疼痛、腹胀、纳差、乏力、消瘦,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;部分患者有低热、黄疸、腹泻、上消化道出血;肝癌破裂后出现急腹症表现等。
其他症状
中晚期肝癌通常出现肝大、黄疸、腹水等体征。此外,合并肝硬化者常有肝掌、蜘蛛痣、男性乳腺增大、下肢水肿等。
医生建议:一般在肝癌出现症状之前的8个月甲胎蛋白就已经升高,所以肝硬化、慢性肝炎病人、家族中有肝癌患者的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定期的检查。
肝癌的治疗方法有哪些?